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一统天下后的统一着装,秦朝的服饰制度

想象一下,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一个人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甚至脚上穿什么鞋,都不是随心所欲的。秦始皇扫平六国后,不仅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还建立了一套极其严苛、系统且规范化的服饰制度。这套规矩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了区分身份、规范行为的重要工具。


在秦朝,穿什么完全取决于场合和身份。祭祀神明祖先,必须身着庄重的祭服;上朝面见皇帝,朝服是唯一的选择;遇上丧葬之事,专门的丧服必不可少;而日常起居,才轮得到简朴的常服。可以说,从生到死,从上到下,不同时刻、不同地位的人,该穿什么衣,朝廷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1751267963869


发式即身份

一个秦朝男子的发型,就是他的身份名片。最普遍的是用布巾包裹头髻——这被称为“帻”,在发掘出土的秦俑中最为常见。这种装扮可不是为了好看,它象征着佩戴者成年后应有的自律和安分守己。普通人通常梳这种发髻加帻,而地位更高的人则可以在发髻上加冠,等级之分在头顶就已昭然。


穿衣的质地与色彩

布料本身就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普通百姓被严格规定只能穿粗糙的麻布衣服,穿绸缎?那是贵族的特权。从秦简中对麻籽种植数量的精细规定就能看出,麻布几乎是平民衣着的命脉。


颜色更是国家大事,全国上下流行尚黑之风,这是秦始皇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的决策。皇帝本人的冕服最为尊贵:玄黑色上衣配以象征大地的赤黄色下裳(所谓“衣裳玄上纁下”)。官员们按品级穿绿绢制成的深衣,而平民百姓只能用素白色的绢布。


深衣:全民的框架

无论贵贱,秦代最普遍的服饰是一种名为“深衣”的长袍样式——它的特点是上衣和下裳连在一起。但别以为这是什么简单袍子,它必须严格遵守三条铁律:第一,衣服必须上下通体相连;第二,衣襟要像右方交叠缠绕(续衽钩边);第三,领口必须是方方正正的(方折衣领)。这套形制是规矩的核心,即便是皇后所穿的华丽礼服,也必须符合这个基本框架,不能随意更改。


鞋袜中的门道

穿着鞋子的规矩也分毫不能错。秦代法律明文禁止普通人穿锦履(丝织彩绣的鞋子),这是上层人物的专属。从出土的秦简律令中对“锦履”的界定可以看出,穿错了是会被处罚的。至于袜子(当时称“足衣”),虽然记载不如衣服鞋子详细,但后世文献可窥见秦代亦有礼数要求,比如祭祀时可能穿象征庄重的红色,而贵族穿的大约是较精致的绢袜。


服饰即牢笼:阶级与控制

秦代的这套服饰制度,其深层用意是将每个人牢牢固定在社会的某个格子里。它不仅仅是外在的区分,更是对内在行为的一种强制规范。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对罪犯的“衣饰惩罚”:强制穿着赤褐色的衣服。穿上这种醒目的“罪衣”,犯人如同贴上标签,旨在引发羞耻感促使其改过自新,同时也方便公众监督。这种做法,与现代公示某些失德行为以进行社会规劝的机制,在思路上确有相似之处。


说到底,秦朝那套从头顶到脚尖的服饰规矩,体现着森严的等级和国家意志。它为后世的冠服礼仪奠定了基础,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我们今天得以窥见那个以“法”为纲、秩序至上的时代。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秦朝服饰制度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