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皇帝的穿衣打扮是整个国家服装制度的标杆和底线,这在宋朝之前就已经是惯例了。所以到了宋朝,当官方开始正式制定穿衣规则时,光是皇帝那套最隆重的“冕服”长什么样、该配些什么饰品,就够让朝廷上下争论一番了。特别是关于祭祀穿的那套“大裘冕”到底算不算遵循古制,还引发了好几场争论呢。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那年(960年)就定下了规矩:皇帝的冕服包括衮龙袍、绛红色的纱袍和通天冠。可后来到了开宝年间,有人觉得冕服不够华丽,就在后面加上了复杂精美的珠翠装饰。结果这一不合古法的改动,立马引来了第一轮争执。后来的服装制度不仅重新规定了冕冠的尺寸、用料、颜色以及袍子上的花纹,连大臣们的朝服也跟着一起调整了。
1. 帝王正装:朝堂上的最高威仪
宋朝皇帝出席像大朝会、册封太子这类最重大的典礼时,穿的最高规格的“工作服”叫“朝服”(地位仅次于祭祀穿的冕服)。这套行头包括:
通天冠: 也叫卷云冠,冠上并列有24条顶梁,高高耸起。用玉或犀牛角做的簪子固定。
绛纱袍: 外袍是深红色纱做的,里子是正红色。领子、袖子、衣襟和下摆都镶着黑边。
内搭: 下身搭配深红色的纱裙和遮蔽大腿部分的“蔽膝”。
特色装饰: 脖子上戴一个白色的“方心曲领”(一个特殊形状的白罗方领饰),象征公正。
配件: 腰间束着镶有金玉的宽腰带,脚穿白袜黑底的“舄”(一种鞋),还要挂上标志身份的玉佩组绶。
皇太子在大典礼时也穿类似服装,区别在于他戴的是“远游冠”(只有18条顶梁)。其他部分与皇帝的朝服非常接近。
(补充一下皇太子常备行头)
皇太子除了上面说的“远游冠”朝服,还有几套重要装备:
衮冕: 这是祭祀礼服。青罗做的冕冠,前后垂挂白色珠串;身穿绣有山、龙等图案的青罗衣和绣有藻、米纹样的红罗裙。
朱明衣: 这套专门配远游冠穿,由红花金条纱精制而成,里衬红纱。
日常装束: 头戴黑色纱巾“折上巾”,身着紫色公服,腰束配有犀角或金玉的腰带。
可以看出,太子的整体穿着,就是朝着皇帝的标准来配置的,是未来的“预备役”着装。
2. 皇后盛装:最珍贵的压箱底
宋朝皇后最贵重的一套衣服,就是她的礼服。这身行头平时轻易不穿,只有在接受皇帝册封或者主持祭祀大典这些极其重要的场合才会穿戴。
整套装备非常隆重:
标志性头饰: 必定头戴精美绝伦的凤冠。
主体着装: 内穿青色纱质衬衣(“中单”)。
下身装备: 腰间佩戴深青色的蔽膝(一种遮挡下半身前片的服饰)。
尊贵配饰: 身上要悬挂纯白的双玉佩和精致的玉绶环。
足部标配: 脚穿青色的袜子和同色的“舄”。
这套礼服从头到脚,无不彰显着皇后的无上尊荣和重大场合的庄严肃穆。
所以你看,宋朝皇帝皇后的穿戴,处处透着不简单。皇帝冕服要怎么设计才不算失礼,太子衣着如何显出“未来的君主”分量,皇后那身轻易不穿的礼服又该如何搭配才算尊贵体面——这些看似穿衣戴帽的小事,桩桩件件都关乎皇家的规矩与体统。所谓天家气度,就是在这一针一线、一规一矩中显现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