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宋代官服制度,瞧瞧古人的“上班穿搭”有多讲究!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朝代都有着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其中宋代的官服制度亦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宋代的冠服制度十分重视恢复旧有传统,这在《宋史·舆服志》所记载的重大服饰变革中有所体现,聂崇义编撰的《三礼图》对其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冠服种类多样,有祭服、朝服、公服等,每种冠服在形制、颜色、装饰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通天冠服仅次于冕服,装饰华丽;朝服色彩鲜明,不同品级佩戴不同配饰;公服基本承袭唐代款式,色彩规定明确;幞头形制也有变化,宋代不限于黑色,还可使用鲜艳颜色;宋代文人则多戴幅巾;宋代命妇的服装随男子官服分等级,不同场合穿着有别。


1739177560057


一、宋代冠服的种类及特点

(一)祭服

宋代的冠服包含多种类型,如祭服、朝服等。祭服里有大裘冕、衮冕等冕服,其形制大体上沿袭唐代,并且参考后续的发展沿革而确定下来。


(二)通天冠服

通天冠服在重要性上仅次于冕服。它的冠有二十四梁,用北珠卷结于冠上,冠前装饰有金博山和蝉纹金珰。穿着者身着织成云龙纹的绛色纱袍、白纱中单、绛纱裙(裳),腰间束着金玉带,前面系蔽绶,脚穿白袜黑舄。当时官员脖子上戴一种名为“方心曲领”的颈饰,其形状上圆下方,类似锁片,既象征天圆地方,套在项间又能起到压贴作用,防止衣领鼓起。


(三)朝服

朝服为绯色罗袍裙,搭配白花罗中单,束大带,再用革带系绯罗蔽膝,有方心曲领,脚穿白绫袜黑皮履。六品以上官员挂玉剑、玉佩,并且在腰旁挂锦绶,通过不同的花纹来区分等级。穿着朝服时要戴进贤冠、貂蝉冠或者獬豸冠,并且在冠后簪白笔,同时手执笏板。


(四)公服(常服)

公服基本继承唐代款式,为曲领(圆领)大袖,下加横褴,腰间束革带,头戴幞头,脚蹬靴或革履。公服在色彩方面有着严格规定:北宋初期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北宋神宗年间改为四品以上用紫,六品以上用绯,九品以上用绿。凡是身着绯紫服色者都要加佩鱼袋。


二、幞头的形制变化

隋唐时期的幞头到宋代发展成男子常服的主要首服。从帝王到百官,除了祭祀典礼和朝会等重要场合外,日常都戴幞头。官宦多使用直脚幞头,仆从、公差或者身份低下的乐人则多用交脚和曲脚幞头。宋代的幞头已完全脱离巾帕形式,纯粹成为一种帽子。当时南北各地的许多街坊都有现成的幞头售卖,甚至有的摊贩专门以修理幞头为生。与隋唐幞头相比,宋代幞头有所不同,隋唐幞头一般用黑纱罗制成,宋代则不限于黑色,在喜庆宴会等隆重场合还可以使用鲜艳颜色,有的还会用金色丝线在幞头上盘制成各种花样。


三、宋代文人的巾帽特色

由于幞头成为文武百官的规定服饰,普通百姓较少使用。一般文儒士人重新恢复古代幅巾,并且认为裹巾是一种高雅的行为。他们喜爱戴造型高而方正的巾帽,穿着宽博的衣衫,将其视为高雅之举,当时称之为“高装巾子”。并且常常以名人名字命名,像东坡巾、程子巾、山谷巾等,种类繁多。到了南宋,戴巾的风气更为普遍,就连朝廷高级官员也以包裹巾帛为时尚,官帽制度逐渐衰落。


四、宋代命妇的服装情况

宋代命妇依据男子官服分等级,内外命妇有袆衣、鞠衣、朱衣、钿钗礼服和常服的区别。皇后在受册、朝谒、朝会及重要场所都穿袆衣,亲蚕时穿鞠衣,命妇朝谒皇帝穿朱衣,宴见宾客穿钿钗礼衣。此外,内外命妇的常服都是真红大袖衣,领子用红生色花(即写生形的花纹)罗,穿红罗长裙、红霞帔,药玉(即玻璃料器)做坠子,还有红罗背子,黄、红纱衫、白纱裤,黄色裙,粉红色纱短衫。


宋代的官服制度是一个庞大而细致的体系,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统一的政治局面下经济的繁荣,也展示了美学观点的转变,即主张服饰简约,这与当时的社会舆论导向息息相关。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宋代官服制度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