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隋唐女子穿什么?光裙子就有几十种花样,这事儿得从当时的社会风气说起。汉族的穿衣习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经历胡汉文化碰撞、南北交流,慢慢变了样,到隋唐总算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那时候,男人们流行穿圆领袍、裹幞头、蹬长筒靴,腰带也从带钩换成了带扣;女子的日常装扮则是上身穿短衫、下身穿长裙,妆容喜欢浓墨重彩——毕竟唐代以丰腴为美,这种打扮刚好衬得整个人更有韵味。《隋书》里还提到过,原本打仗穿的"袴褶"(一种裤子),后来连文武百官上朝都要穿,皇帝亲征时甚至要把裤脚绑紧方便行动。一个"近代服"的说法,其实就道尽了服饰跟着时代变的规律。
要说隋唐穿衣最明显的特点,大概是等级分得极细。当时的服饰规矩基本是在传统华夏服饰基础上调整的,但谁穿什么、怎么穿,全看身份。就拿唐朝来说,衣服颜色、腰带材质、随身佩戴的鱼符,都是身份的"活招牌"。比如皇帝的衣服必须是赭黄色带龙纹;三品以上大官穿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腰带的话,三品用金玉,四五品金饰,六七品银饰,八九品玉石,普通官员或百姓只能用铜铁;鱼符更是直接标身份——三品以上佩金鱼,四品银鱼,五品铜鱼。至于普通老百姓,隋朝规定穿白色,商人穿黑色;唐朝初年又改成百姓穿黄色。久而久之,"白衣"成了平民代称,"青袍"指低级官员,"紫袍"那就是大官的标志了。
再说说胡汉融合。宋朝人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过:"中原的衣冠,从北齐开始就全学胡人了。"不过真正把胡汉服饰融合玩到极致的,还得是隋唐。就拿衣服款式来说,以前汉人爱穿的交领右衽宽袍大袖,慢慢被窄身小袖、圆领或折领的"胡服"取代了。最有意思的是,唐代女性穿男装成了时尚——这风气其实是从胡人马上民族的穿衣习惯传过来的。中唐以后流行的"时世装""回鹘装",全是吐蕃、回鹘这些"胡地"传来的款式。还有胡帽、蛮靴这些外来货,也成了街头爆款,处处都能看出胡汉文化交融的影子。
说到款式,那叫一个丰富。隋唐纺织业特别发达,《唐六典》里记载的布料就有布、绢、纱、绫、绮、锦好多种,花色更是丰富得很。加上当时社会风气开放,大家不再死守规矩,衣服样式全看个人喜好。《旧唐书》就说"服装不按旧制,想怎么华丽就怎么来"。就拿女裙来说,长裙、仙裙、绸裙、纱裙、罗裙就算了,还有什么金泥蔟蝶裙(裙子上绣着金粉蝴蝶)、百鸟毛裙(用鸟毛织的)、石榴裙(红得像石榴花),加起来足有几十种。头发更是讲究,祥云髻、百合髻、交心髻、倭堕髻、乌蛮髻、堕马髻、扫闹髻……光听名字就能想象当时的时尚有多卷,简直是"从头美到脚"。
还有,这时期的人可太爱赶时髦了。隋唐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加上文化交流多、社会风气开放,大家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穿衣开始流行"标新立异"。女扮男装、穿低胸装、梳高发髻、披宽大长袖衫……这些都是当时"赶时髦"的表现。因为时尚更新太快,连常年待在宫里的宫女都跟不上外面的潮流。白居易写《上阳白发人》时就吐槽:"宫女们穿着小鞋窄袖衫,眉毛描得细细的,可出了宫才发现,外面早流行新款式了,自己这打扮怕是要被人笑老土。"
当然,隋唐穿衣也不全是"全国统一"——南方北方有差异,有钱人和穷人的穿着更是天差地别。不过这种因地域、阶层不同产生的穿衣差别,本来就是风俗文化里常见的现象,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隋唐女子爱穿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