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战国的“深”与“胡”,服饰演变一瞥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穿的主要是咱们汉族传统的服饰——汉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叫做“深衣”,另外还有种风格很不同的衣服,是北边少数民族穿的“胡服”。


55244242


那会儿思想特别活跃,穿衣服这事儿也挺讲究,各家学派想法还不一样:


儒家觉得衣服要和礼法配得上,要有分寸,得体才好。


道家更朴素随意,认为能穿暖、舒服就行,内在的修养比光鲜的外表重要。


墨家讲究实用节俭,认为饭能吃饱了再考虑精致,衣服穿暖和了再追求好看,住处安稳了才谈享受。他们觉得服饰没必要太奢华。


属于儒家但也受道家和法家影响的荀子强调,冠帽衣服的样式、花纹乃至装饰,都得有等级区别。


法家的韩非子在不信鬼神的基础上,更提倡顺其自然,衣服反对太多人为修饰。


当时各国风俗不同,审美各异,这些观点都反映了那时人们对于穿衣打扮的真实想法。


当时流行的长袍(袍服),主要有三种样子:


实用型:

领子是交叠式的(三角形交领),后衣领有一点内弯的弧度。袖子从腋下最宽的地方开始斜着往手腕方向收拢,袖口比较窄小。这种款整体尺寸不大,穿起来挺方便的。


宽松罩袍型: 也是交领(三角形),但后衣领是直挺的。袖子是直的,袖筒比较短但袖口挺宽。整个衣服做得比较宽大,像一件穿在最外面的罩袍。


华贵弧袖型:

袖子很长,袖子下面的线条是个优雅的圆弧(古人管这个弧叫“胡”,据说是模仿牛脖子下悬垂的肉褶设计的)。衣服整体宽松大气,穿起来很有气派。这种款到了西汉时期还很流行。


上面三种深衣样式,共同特点都是交领口、衣服右前襟压左襟(右衽),而且是上下连在一起不分开的长款(直裾式)。另外,从出土的战国时期楚国墓里的画和木偶人像看,还有一种特别的袍子,它的衣襟在右边,但会向后身斜着延伸出一块三角形布料(称为“曲裾”)。这种曲裾袍子的实物,后来在著名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墓里被发现了。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春秋战国服饰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