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道教的由来与发展,中国传统宗教的演进

道教,这一深深根植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以东汉末年张道陵为创立者,称他为“张天师”。


“道”是道教的核心信仰,被看作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本质。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道教与儒学、佛教一同构成了三大主流理论体系,追求着实践修行以达到神仙之境。


1709277409486


追溯道教的早期形态,我们会发现它的称呼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许多学派都使用“道”来命名自己的学说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乃至佛教,都因各种原因自称或被他人称为“道教”。儒家最早采用“道教”一词,用以指代先王之道和孔子的理论。佛教初入中国时,将“菩提”翻译为“道”,因此也被称作“道教”。到了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现代意义上的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融合了方仙道、黄老道等宗教观念和修行方法而形成的。它以“道”为最高信仰,尊奉老子、元始天尊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追求通过修炼成为神仙。


天师道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自创立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其中“道”和“德”是其基本的信仰。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从“道”中演化而来。而“德”则是“道”的具体体现。


尽管道教尊奉老子为祖师,但其教义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吻合,更多地受到汉初流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的影响。此外,战国时期的方仙道和殷商时期的鬼神崇拜也为道教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渊源。


道教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期、唐宋的兴盛期、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的衰落期。在唐宋时期,由于唐高祖李渊和宋真宗、宋徽宗等皇帝的推崇,道教备受尊崇,甚至成为国教。到了明代,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大力支持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使道教在中国各种宗教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自清代开始,满清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导致道教逐渐走向衰落。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道教的由来与发展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