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清朝服饰,不同阶层的特色与魅力

清朝,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纺织染色工艺最发达的朝代。然而,这个朝代也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皇亲贵族、士官达人和普通民众的服饰有着天壤之别。那么,不同社会阶层在清朝的服饰特点有哪些呢?


1709188016290


清代官服

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清朝的官服。官服主要是一种长袍马褂,与前朝的官服截然不同。那些军士和差役以上的军政人员都戴着一顶类似斗笠的小帽子,这种帽子按冬夏季节分为暖帽和凉帽,帽子的颜色和质地也因官员的品级不同而有所区别。更引人注目的是帽后拖着一束孔雀翎,这被称为花翎。花翎上的“眼”数目的多少,显示了官员品级的高低,眼多者为贵。而且,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黄马褂,这是皇帝对臣子的特别恩宠。此外,四、五品以上的官员还会挂着一串朝珠,这些朝珠是由各种贵重的珠宝和香木制成,是清朝官服的一大特色。


清代男性服饰

再来看看清朝男装的特色。男装主要是长袍和马褂,其中长袍的造型简练,立领直身,偏大襟,前后衣身有接缝,下摆有两开衩或无开衩。皇室贵族为了便于骑射,喜欢穿四面开衩的长袍,而平民则穿左右两侧开衩或称“一裹圆”的不开衩长袍。男装中以马褂最为流行,马褂是满清男子四种制服之一。马褂的颜色以石青、绀色、黑色等素色为主,不用亮纱原料。在乾隆年间,有一种翻毛皮马褂,这是贵族的专属服饰。官职人员穿着的马褂在胸前背后会有补子,这被称为“补褂”。


清代的女性服饰

在清代,汉族和满族女性的服饰发展情况并不相同。在康熙、雍正时期,汉族妇女仍然保留着明代的服饰款式,流行着小袖子的上衣和长裙。然而,到了乾隆以后,衣服的款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宽大和短小,袖口也越来越宽,同时,还出现了云肩这种装饰,服饰的花样也变得更加丰富和新颖。到了晚清时期,城市中的妇女开始舍弃长裙,选择穿裤子,衣服上则喜欢镶嵌花边和滚边装饰,这些细节成为了一件衣服的价值所在。


相比之下,满族妇女则穿着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旗装”,头上梳着旗髻(也称为两把头),脚下穿着“花盆底”的旗鞋。至于后来广为流传的旗袍,最初主要是用于宫廷和王室穿着。到了清代后期,旗袍也逐渐被汉族中的贵族妇女所模仿和采用。


旗袍或短装有琵琶襟、大襟和对襟等几种不同的形式。与之相搭配的裙或裤,则通过印花、绣花和褶皱等工艺手段进行装饰。衣襟、领口和袖口都以镶边、滚边和刺绣等方式进行装饰。《史书》中记载:“……镶滚的费用更为昂贵,有白旗边、金白鬼子栏干、牡丹带、盘金满绣等各式各样,一件上衣和裙子……镶滚的费用更是加倍,衣身上占据十分之六,镶条占据十分之四。只有十分之六的绫绸是衣服本身,新的时候很奇特,变色之后很难拆改。还有将羊皮做成袄子反过来穿,皮上也要加镶滚装饰,更有排须云肩,冬夏各季的衣物,都可以进行加工……”


在清初时期,满族妇女与男性的装扮相差不多,只是穿耳和梳髻的习惯不同,未嫁的女性则垂着辫子。满族女性不缠足也不穿裙子,坎肩与长衫齐平,长衫里面还有一件小内衣,相当于汉族女性的肚兜。这种衣外之衣也被称为“乌龙”。


总的来说,清代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无论是汉族还是满族,服饰的款式、材料、工艺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些服饰既展现了清代女性的美丽与精致,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清朝服饰,不同阶层的特色与魅力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