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听,秦汉服饰讲述的历史风华与人间烟火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在这波澜壮阔的进程中,文化的交融与演变从未停止。秦始皇统一华夏后,中国迎来了首个封建大帝国。然而,秦始皇在位未久,因施行暴政引发各地农民揭竿而起。在出巡途中,他便因病情恶化驾崩。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的义军击败秦主力军,次年,刘邦攻克咸阳,秦朝正式覆灭。公元前206年,刘邦登基称帝,历史就此步入西汉时期。


西汉初年,统治者对服装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缺乏足够认知,因而对服饰制度的构建并未给予重视。经过约70年经济复苏,国力逐步强盛,服饰文化也随之从质朴节俭转向奢华。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统治者决定重新制定历法,改变服色。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才借鉴《周官》与《礼记》制定了完备的官服制度。是年正月,汉明帝与公卿诸侯头戴冕冠、身着衣裳举行了庄严的祭祀仪式,这标志着儒家学说中的衣冠制度在中国得到全面推行与落实。汉明帝时期的祭服、朝服制度涵盖冠冕、衣裳、鞋履、佩绶等多个方面,且皆有明确等序,其中冠冕地位尤为突出,而朝服则采用深衣制。由此可见,各个朝代的服饰制度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与前朝有着紧密联系,或是在前朝基础上进行改进,或是在应用重点上有所差异。深衣便是典型,其早在奴隶社会便已出现并使用。


1739260175542_副本


汉朝官员的朝服采用袍服制,也就是深衣制。整体式样基本相同,但衣料粗细和颜色有所差别,其中红色为尊贵之色,青绿之色则次之。汉代袍服多为宽袍大袖,其内部搭配肥裆大裤。袍服的衣袖由宽大的袖身袂和逐渐上收至袖口的部分构成,从袖身缓缓下垂并上收连接至袖口,形成一条类似弓形的弧线,也就是所谓的“胡状”。袍服内部会衬以单衣。在西汉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曲裾袍依旧流行,不过到了东汉,直裾袍则成为主流。


汉代妇女的礼服也遵循深衣制。深衣里有一种无衬里的单衣,称作禅衣,禅衣分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曲裾禅衣的裁剪方法与曲裾袍相同,而直裾禅衣的上衣部分采用正裁的方式缝合4 片,下裳部分斜裁 3 片,两袖没有装饰性“胡”裙摆,且底边没有装饰。将袖口设计成直袖且无“胡”的深衣,则称为袧衣。


在秦汉时期,普通庶民的穿着有其各自特点。男子一般穿襦裤,女子则身着襦裙以及类似半臂的衣物,上下身皆穿着短上衣。汉成帝时期规定青绿为民间常服颜色。不过,蓝色偏暖的青紫,由于当时采用蓝靛染色,经多次套染而成的深色调会泛红光,为了不使深青与紫色混淆,连县官也不许穿着这一颜色,它成为了贵族日常起居时穿着的颜色。而在视觉感受上,青、绿色有平和后退的效果,后世便一直将这两种颜色定为平民的服色。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秦汉服饰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