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冠作为男子的首服,是弁与冕的统称。它不仅是束发之具,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男子年届二十,尊贵者戴冠,卑贱者则以巾裹头。冠的设计精巧,主要用以覆盖发髻,而不全遮头顶。佩戴时,先以笄(簪子)将发髻盘起,再用冠束之。冠的结构包括冠梁、冠圈与缨绳,冠圈两侧垂有丝带,称为缨,于颔下系结。冠与弁冕之别,在于冠有缨而无笄,弁冕则相反,有笄无缨。笄为横贯冕与发髻的簪子,后亦用于冠中。秦汉时期,冠的等级以冠梁的数目区分,而缁布冠作为最早出现的冠,被后世视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冠的制作材料丰富多样,涵盖布帛、绢纱、皮毡、羽毛等。其中,丝织品使用相对较少,多用于丝带与缨组,而冠的主体部分则采用其他材质。
帝王之冕冠
冕冠,专为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制,是冕服的重要配饰。在各种礼冠中,冕冠最为尊贵,专用于重大祭祀活动。其顶部覆以木板,名为“延”,又称冕板,多呈长方形,前圆后方,寓意天圆地方。前低后高,略呈前倾,象征谦逊俯伏。冕板表面多饰以细布,上玄下纁,玄为黑色,纁为浅红色。
祭祀之爵弁
爵弁,亦是古代男子祭祀时所用礼冠,形制与冕冠相仿,但无前倾之势,亦不垂旒。其冠顶亦以木板制成,外裹细布,布色赤黑。冠身呈弁形,上广下锐,宛如两手相合,古朴庄重。
天子之通天冠
通天冠,乃皇帝专用的朝冠,秦代确立制服时即定为天子首服,用于郊祀、朝贺及燕会等场合,其地位仅次于冕冠。通天冠的样式独特,冠梁朝后翻卷,顶缀珠翠,额加博山,尽显天子威严。
文臣之进贤冠
进贤冠,为文官与儒士所戴朝冠,源于汉代。因文职官员有举荐贤能之责,故冠以“进贤”命名。此冠通常以铁丝为骨,外蒙细纱,前高后低,前柱倾斜,后柱挺直。冠上的梁柱数量是区分等级的重要标志,常见有一梁、二梁、三梁等,以三梁最为尊贵。
武将之武冠
与文官的进贤冠相对应,武将之冠亦独具特色。其冠以漆纱制成,形如簸箕。冠上加金珰,并插貂尾,彰显武将之英勇威武。
帝王冕服之辉煌
冕服,作为古代帝王举行重大仪式时所穿礼服,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组成。玄衣肩部绣有日、月、龙纹;背部绣星辰、山纹;袖部绣火、华虫、宗彝纹。纁裳则绣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共计十二章纹。此外,冕服还配有中单、蔽膝,均绣有藻、粉米、黼、黻纹。更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与小绶,以及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等配饰,尽显帝王之尊贵与威严。
十二章纹,作为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的纹饰,各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日月星辰象征光明;山象征人所敬仰;龙象征变化无穷;华虫象征五彩斑斓;宗彝象征忠孝(有的绘成虎与猿形,虎象征严猛,猿象征智慧);藻象征洁净;火象征光明;粉米象征滋养万物。这些纹饰不仅美化了服饰,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古代汉服之冕服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