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道教服饰,独具中国特色的宗教服饰

在道教服饰的早期阶段,并未形成严格的规范体系,直至南朝时期的陆修静出现后,道教服饰才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陆修静为道士们设计了特定的服饰,包括“月破星巾”、“霓裳霞袖”以及“十绝灵幡”,这些服饰的样式在当时被正式确立。


直至南北朝末期,道教服饰才逐渐趋于稳定,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格。


1729670243620_副本


发展历程

在南朝时期,陆修静为道教规定了两种主要的服饰:披与褐。其中,披类似于披风,如讲法师所披的霞帔,以及绣有云霞花纹的短披风(这种服饰在元代后逐渐消失)。而褐,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道袍。


结合宗教的特定要求,陆修静依据当时的衣冠制度,为道教服饰制定了相应的规范,称之为“法服”。至南北朝末期,道教已经拥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服饰体系。


服饰的基本结构

道教服饰的基本结构包括上身的褐、下身的裙(裳),以及外罩的帔。此外,根据道士入道的年限以及修道的深浅,服饰还被细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在衣服、冠巾、靴履以及颜色、布料、样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到了张万福的时代,道教服饰已经演化为七种等级。他在《三洞法服科戒文》中,还借太上老君之名,将神仙的服饰划分为九个等级,详细描述了每个等级服饰的特点。

随着等级的提升,服饰的繁复与华丽程度也相应增加。


法服的特色

道教服饰的颜色多为黑、蓝、白三色,按照《制真三皇经》的说法,这是为了“存甲子、甲寅、甲申之气,固身形”。然而,由于法服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因此在制作上要求精美,以彰显其神圣性。


在道教的大型醮科仪中,高功法师所穿的服饰被称为“法衣”,又称“天仙洞衣”,上面绣有日月星辰、八卦、宝塔、龙凤、仙鹤、麒麟等道教吉祥图案。这些图案代表着道教最尊贵的神明,因此高功法师披上法衣后,能够“得神鬼钦服,众灵拱卫,而能通达于天庭”。而参加斋科仪的一般道士则穿着较为简略的“班衣”。


服饰的美学价值

道家服饰的美学理念深受老子“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这也是中国服饰美学的核心所在。


《道德经》中多次提到服饰与审美的关系,如第二章指出“皆知笑之为美,斯恶矣;皆知普之为善,期不善矣”,第十二章的“五色章”则具体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而第七十章则明确提出“圣人被褐怀玉”的服饰命题,要求“圣人”应该“去甚、去奢、去泰”。


这些思想为东方与西方服饰审美差异提供了理论基础。


据《天皇至道太请玉册》记载,古代的衣冠制度源于黄帝时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服饰逐渐消失或被改变。唯独道士的衣冠得以保留,因此被称为“黄冠”。


正如《道书援神契》所言:“儒者之服,随世更易;独玄门法服,有三代之遗风。”道教服饰无疑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教服饰之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道教服饰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