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赵匡胤与宋代官帽,一个流传甚广却非史实的传说

在探讨宋代官帽设计的初衷时,一个流传甚广的观点将其与“防止朝堂私语”的创意紧密相连,尤其是与宋太祖赵匡胤的智谋相挂钩。这一传说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赵匡胤如何因不满朝臣间的私下交谈,而匠心独运地设计出带有长翅的官帽,以维护朝堂的庄严与秩序。然而,深入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故事实则更多是后人的艺术加工,而非确凿史实。


事实上,宋代官员所佩戴的、两侧装饰有长翅的帽子,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更早的隋唐时期,那时它被称为“幞头”或“折上巾”。幞头最初不过是一块简单的黑色方形布帛,四角设计巧妙,既能覆盖头顶,又能通过打结固定于脑后与头顶,展现出一种古朴的仪态美。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了晚唐与五代,幞头的样式逐渐演变得更为复杂与华丽,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便是两侧角带的加长与夸张化,这一趋势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与延续。


1719906580395


这些长翅并非赵匡胤一时兴起所创,而是历史潮流推动下的产物。人们不仅追求其长度上的极致,更在造型上费尽心思,创造出诸如八字外撇、左右平伸、斜向上等多种样式,每一种都承载着当时社会的审美风尚与文化意蕴。在敦煌壁画等艺术作品中,我们也能窥见五代时期此类幞头的广泛流行,其样式之多样、风格之独特,足见当时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


宋代文献中虽不乏对幞头的详尽记载,但均未提及这一独特设计乃太祖所创。相反,它们更多地是在追溯幞头的历史沿革与样式变迁,展现了从隋唐至宋代的服饰文化演变轨迹。例如,宋代学者程大昌在《演繁露》中就曾对幞头的起源与变化表示困惑,而魏了翁、王得臣等人在其著作中也纷纷提及幞头在唐五代的流行与演变情况,进一步证实了宋代幞头实为历史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产物。


总的来说,宋代官帽的设计虽常被赋予“防止交头接耳”的寓意性解读,但其真正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却远不止于此。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宋代官帽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