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美在腰间袖口,绳结如何“点活”中国古代服装

衣服,穿上身是时尚,脱下来是文化。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其实就藏在咱们天天打交道的这些“时髦”里头,千百年都生根了。你看,不起眼的绳结就是个大例子。


最早绳子是用来记事的(“结绳记事”知道吧?),后来记事功能被文字顶替了,绳子就华丽转身,变成了装饰艺术。


咱们中国服饰几千年,花样翻新无数,但偏偏这用来打结的小玩意儿,从古穿到今,朝代换了几茬它没下岗,外面传来新潮流它也没被冲垮,你说它牛不牛?


7a899e510fb30f240bc863ea7173fa53af4b03fb

一、“结”这玩意儿,可不只是系衣服那么简单!

为啥这么有生命力?因为它藏着大智慧。古人讲“天人合一”(这词儿有点玄乎,你可以理解成追求和谐),这一根线左绕右绕盘成个“结”,看着复杂,其实就是一根线到底——这不就是咱中国人常说的心连着心,拧成一股绳嘛!


仔细想想,“结”字本身就带着好意思:“结果”、“永结同心”、“结合”、“结交”……听着就温暖,让人想到抱团、亲近。更妙的是,“结”跟“吉”字有点像!吉代表啥?吉利、美好、幸福呗!所以啊,古人打心眼儿里觉得,衣服上系个结,能沾点好运气,讨个好彩头。吉祥物本物了属于是。


二、绳结在衣服上的“奋斗史”

这故事可老早了。最原始那会儿,老祖宗们挂个贝壳、兽牙啥的当装饰,拿绳子两头一系,得,结诞生了!差不多五千年前,人们开始穿上衣下裳,要固定衣服吧?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拿衣带打个结——得,结就正式上岗成衣服配件了,实用又爱美,两不耽误。


周朝规矩大了去了,穿衣带都分三六九等。那时候扎系绶带可不简单,那是硬核社交密码!代表你官位高低、身份尊贵,跟现在看工牌差不多,而且还是那种重要典礼才能亮相的工牌。这规矩后来朝代基本都继承下来了。


春秋战国流行“深衣”(上下连体那种)。腰带要扎吧?结的玩法就多起来了。而且不止穿衣打结,戴帽子得系、挂印章得系、佩块美玉也得系个结固定。


汉代还有个特色,腰上挂绶带,越长说明地位越高,走起路来飘飘悠悠,身份尽显。


后来衣服款式不断进化:

魏晋开始上下分开穿(上襦下裙): 腰成了重点部位,腰带上那个结自然就更显眼、更重要了。


唐朝美女最爱“披帛结绶”: 华丽女装加上飘带打结,美得挪不开眼。你看壁画里侍女腰间系的蝴蝶结,那可讲究了,工工整整漂漂亮亮。


宋明流行百褶裙、细褶裙: 裙腰上系的绸带,再垂下来点饰物,优雅得很。明代裙子褶子更多,一走起来,就像水波荡漾。结在那腰上,视觉重点妥妥的。


清代绝对是绳结艺术巅峰期:

宫里头到老百姓家,衣服上没个结都不好意思出门。特别是盘扣(也叫盘纽)这玩意儿,就是从实用的结发展来的装饰极品,既能扣紧旗袍领子、衣襟,本身又精致得像艺术品,一举两得。


古诗词里那些“一寸同心缕”之类的描写,说的就是这些小东西,它们在古人生活里分量可重了。


三、结的“小心机”:美得深沉

它可不光是为了好看。对古人来说,衣冠上的结,心思深着呢。比如“平安结”,就直白地说出大家对平平安安好日子的大实话。


把这些精工细作的结,点在这几个关键位置:

领口: 提精神气儿。

袖口: 精致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腰间: 当之无愧的视觉C位。

这些小点缀就像给朴素的衣服点了睛,一下子有了味道,或优雅大方,或透着点接地气的活泼朴实,艺术感拉满。


你看,从最开始的实用打结工具,一路进化成为表达祝福、彰显身份的精美装饰,老祖宗的智慧和小情趣,都在这个小小的绳结上盘着。它跟着咱们的历史一路走来:


先秦靠它立规矩,

汉代靠它显华贵,

盛唐让它光彩夺目,

宋代凭它添典雅,

明代见它显庄重,

清代因它更精巧……


不管时代怎么变,审美的口味怎么调,那衣服上总也绕不开一个“结”。它就这么默默地,从衣服到玉佩,到宫绶,再到后来的盘扣,一路陪伴着我们,像一个最熟悉不过的老朋友,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和文化记忆,一根一根,编织进了岁月的衣衫里。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古代服饰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