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穿衣也要讲五行?古人衣冠上的色彩玄机

五行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但真正形成完整体系是在战国时代。当古人把金木水火土与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对应起来后,原本简单的穿衣打扮突然变得大有讲究。周朝时红色独尊的传统逐渐被打破,诸侯们开始用不同颜色彰显身份——毕竟在那个战乱年代,连衣服颜色都成了证明自己"正统地位"的政治工具。


古人把青、赤、黄、白、黑定为"正色",相当于现在的经典基础色。而通过混合正色得到的绿、红、碧、紫、黄黑(騜色)则称为"间色"。有意思的是,这种分类藏着五行相克的智慧:比如东方属木的正青色,混合被木克制的土黄色,就得到春天的间色绿。就像调色盘里的规矩,上衣用正色象征天,下裳用间色代表地,连孔子都说"衣要正色,裳可间色"。


1747123201402


到了魏晋时期,官方把这种色彩哲学发展成"季节穿衣法":春天穿青色迎接新生,夏天换朱红配合烈日,季夏(夏末)着黄色呼应土地,秋季披白色对应萧瑟,冬季裹黑色契合严寒。这种制度延续千年,连皇帝上朝都要按月份换衣服颜色,堪称最早的"时尚日历"。


现代人觉得红色就是红,古人却分得门儿清:赤是矿石里提取的原始红,红是朱砂加铅白调出的亮红色。就像今天我们区分玫红和正红,古人早就在玩色彩细分。更厉害的是他们用白矾调节颜色深浅,用不同植物矿物套染出间色——比如先染黄再染青才能得到正绿,这种技术比欧洲早了近千年。


在没有化学合成的年代,古人从自然中寻找答案:蓝草发酵制靛青,茜草根煮出赤红,槐花加明矾染金黄。最复杂的紫色要从紫草根反复浸染二十多次才能得到,难怪"满朝朱紫贵"会成为权贵的代称。这些看似简单的工艺背后,是代代相传的色彩配方,甚至藏着酸碱反应的化学原理。


那些流转千年的朱红黛绿从未真正消失,它们化作诗句里的「江碧鸟逾白」,成为瓷器上的「雨过天青色」,甚至藏在奶奶压箱底的蓝印花布里。古人对色彩的探索早已超越视觉审美,化作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如今设计师从敦煌壁画提取色卡,汉服爱好者考据古法复原染艺,这场跨越时空的色彩对话,仍在续写着「天工开物」的新篇章。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穿衣也要讲五行?古人衣冠上的色彩玄机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