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的黎明时期,服饰尚未承载社会阶层的符号意义。原始社会的衣着以实用性为主导,唯一的例外是部落中承担祭祀职能的巫师,他们在进行神圣仪式时会穿着特殊的庄重服饰,这或许是人类服饰最早的功能分化。
商代早期的服饰呈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特征。这一时期的服装采用上下分裁的形制,无论身份地位,皆着上衣下裳。从考古发现可知,这些服饰在裁剪上注重活动便利性,腰身与衣袖多作紧窄处理,衣长普遍及膝。这种简洁实用的服饰风格,反映了早期奴隶社会以劳动生产为主的生活形态,社会阶层的分化尚未在服饰上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商代社会的发展,服饰逐渐成为身份等级的重要标识。至商代晚期,不同社会阶层的服饰已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统治阶层的服饰彰显尊贵。男性权贵着交领右衽短衣,配以带褶短裙,腰间束宽带,足蹬翘尖鞋,周身配以华美饰物。女性贵族则着长及足踝的大衣,配以蔽膝,头戴圆箍形冠,尽显雍容华贵。
贵族阶层的服饰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普通贵族着直领对襟短衣,配花长裤;亲信贵族着高后领花短衣;中上层贵族则着圆领花短衣配紧身花裤。值得注意的是,孩童服饰也形成了特定样式,着交领右衽小袍,配宽腿裤,体现了对下一代身份地位的重视。
社会底层群体的服饰则极为简朴。罪隶着长及地面的连裆衣,贱民家奴则近乎赤裸,仅以窄蔽膝遮羞。这种鲜明的服饰差异,直观地反映了商代森严的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服饰文明迎来了重要转折。深衣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服饰形制,更赋予了服饰以文化内涵。这种上衣下裳连为一体的长衣,以白麻布为主要材质,其形制设计蕴含了深刻的儒家理念:圆袖象征规,方领喻示矩,背后垂直线如绳,下摆平衡似权,冠平如衡。深衣完美体现了规、矩、权、衡、绳五原理,不仅为"垂裳治天下"提供了具体参照,更推动了"周礼"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服饰革新标志着中国服饰从实用功能向礼制象征的重要转变,对后世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商周服饰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