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宋代男子服饰——百工百衣,尽显社会风貌

在两宋时期,男子们的日常着装中,襴衫占据了重要地位。襴衫是一种独特的设计,它没有袖头,上部或是圆领,或是交领,而下摆则有一道横襴,这样的设计意在体现古代上衣下裳的传统风格。这种服饰并非宋代独创,早在唐代就已开始流行,而到了宋代,它更是风靡一时。襴衫不仅受到官员们的青睐,在告老还乡的士人或是低阶的吏人中也能常见其身影。一般而言,襴衫采用细布制成,多为白色,腰间还会配以束带。当然,也存在没有横襴的款式,人们称之为直身或直缀,因其穿着舒适轻便,成为了居家时的理想选择。


帽衫则是士大夫们社交时的常见装扮,他们通常会佩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腰间束着角带,脚踏革靴。值得一提的是乌纱帽,这种帽式在隋唐时期就已崭露头角。据唐代杜佑的《通典》记载,隋文帝开皇初年,乌纱帽就已被用作朝服,后来还出现了白纱高屋帽,用于接待宾客。然而,到了大业年间,五品以上的官员开始穿着朱紫色的服饰,乌纱帽逐渐不再被广泛使用。但在宋代,儒生们依然喜欢佩戴乌纱帽,且样式可以随心所欲,追求新奇独特。除了帽衫外,还有紫衫,起初它是作为戎服出现,后来演变成了官员的便服;还有凉衫,也被称为白衫,起初是举子们的服饰,后来女子也开始穿着,再后来它甚至演变成了丧服。


1734596613848


在寒冷的季节里,裘衣成为了宋代男子们的保暖之选。这些裘衣由羊、兔、狐、獭、貂等动物的皮毛制成,早在《晋书·郗超传》中就有关于裘衣的记载。在唐宋的诗词中,裘衣也频繁出现,如苏轼的“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其中,有一种特别华美的裘衣被称为鹤氅,据传早年鹤氅是由真鹤羽制成,其前后开衩的设计便于骑马。


在宋代,幞头作为一种常见的头饰被广泛应用。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幞头发展出了各种硬脚款式,其中直脚款式被某些官职的朝服所采用,其脚长还时常有所变化。据说幞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各种创新样式层出不穷。到了宋代,幞头的两边直脚变得特别长,这成为了宋代服饰的典型特征之一。虽然有人认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止上朝站班时交头接耳,但这种说法并不一定可信。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幞头作为一种独特的式样来识别宋代的服饰形象。此外,还有交脚、曲脚等款式,这些通常是仆从、公差或身份卑贱者的服饰。而高脚、卷脚、银叶弓脚以及一脚朝天一脚卷曲的幞头款式,则多用于仪卫和歌乐杂职。在喜庆场合如婚礼时,人们则会选择颜色鲜艳、加有金丝线的幞头来佩戴。南宋时期,还有婚前三日女家向男家赠送紫花幞头的习俗。


至于劳动人民的服饰,则更加多样且实用。他们大都穿着短衣、紧腿裤,脚蹬缚鞋,用褐布制成,这样的设计便于他们进行劳作。而工商各行的服饰也各有特色,被称为百工百衣。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小贩们穿着白虔布衫,系着青花手巾,挟着白瓷缸子卖辣菜。而士、农、商等各阶层人士的衣着也各有特色,不敢逾越自己的身份。香铺里的伙计会戴着顶帽,披着背子;质库里的掌事则穿着皂衫,系着角带,但不戴帽子。这样的服饰差异让街市上的行人能够一眼就认出他们的身份。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更是描绘了数百名各行各业的人士,他们的服饰各异,百态纷呈。此外,还有僧侣服、衙役服、兵服等,但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宋代男子服饰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