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中国汉服文化——东周至秦汉的演变

在公元前221年的历史节点上,秦始皇嬴政结束了战国纷争,建立了中国首个大一统王朝。他推行的一系列标准化措施,如文字统一、货币整合、度量衡标准化等,不仅巩固了国家政权,也为汉族文化的形成与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汉服领域,秦代服饰深受前朝影响,袍作为主流服饰,既有曲裾的柔美,也有直裾的挺拔。袍的袖子同样多样,长短不一。男女服饰在结构上差异不大,均为大襟窄袖,但男子腰间配以革带和带钩,而女子则多用丝带束腰。值得庆幸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秦代服饰与风俗的珍贵资料。


1729236752281

舆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西汉在继承周代冠服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成了更为完善的舆服制度。这一制度不仅规定了皇帝、品官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服饰,而且通过不同的冠饰来区分身份等级。这些服饰在款式上基本延续了周制,但在细节上更加丰富、等级化。此后,直至明代,汉服礼服的基本框架都以周制为骨,秦汉为血肉,变化甚微。


民间服饰的多样化

在民间,上衣下裳和深衣仍是常见的服饰样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深衣逐渐取代了上衣下裳,成为主流服饰,且下裳部分日益宽大。同时,劳动人民仍保持着上短衣下裤的装束。而在汉朝,女子服饰中出现了上衣短小、袖子窄小、裙子宽大的襦裙,成为汉服体系中的新款式。这种襦裙不仅继承了上衣下裳的精髓,还融入了更多女性特征和固定配件,显得更为华丽。


袍衫与服饰细节的创新

东汉时期,上下通裁的长衣开始出现,但长度上并无固定标准。同时,两侧开叉的袍衫也崭露头角。袍与衫的区别在于袍有夹层,而衫则较为单薄。这一时期,袍衫类服饰成为了汉服体系中的又一新款式。此外,在领子制度上,秦汉时期受西北民族影响,圆领元素开始融入汉族服饰之中。


发型与冠帽的演变

在发型方面,秦时期仍有编辫束发的现象,但到了汉朝,不编辫束发已成为主流。这种简单束发模式一直沿用到明代,成为汉族男子的基本发式。随着舆服制度的创立,冠饰成为区分等级的重要标志。新出现的冠饰如文官的进贤冠、武官的武弁等,以及东汉时期的平巾、梁冠、漆纱冠等,都一直延续到后世。同时,民间男子则多束发后用簪子固定,或在发髻处加包巾裹发。这一时期也是帽巾大量产生的时期。


圆领元素的融入

在秦汉时期,受西北民族的影响,圆领(书面名盘领)元素开始被引入到汉服中,为汉服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元素。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