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便与玉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份情愫穿越八千载春秋,将玉视为连接天地的神秘媒介,以玉之温润界定社会阶层,以佩玉之姿彰显君子之风范。
从商代贵族墓葬中发掘的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玉器,到秦始皇、宋高宗、清乾隆等历代帝王对玉器的热衷收藏,无不彰显着玉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历代学者如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乃至清代吴大的《古玉图考》,均为古玉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财富。
中国玉雕艺术,自新石器时代滥觞,历经七千余年风雨洗礼,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工艺瑰宝。在全球三大制玉强国(中国、墨西哥、新西兰)中,中国玉雕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独领风骚。
谈及玉中极品,非和田玉莫属。它源自被誉为“龙脉之源”的昆仑山脉,自古以来便是皇室珍宝库中的瑰宝。唐代风水巨著《撼龙经》以须弥山(即昆仑山)喻为天地之脊,形象地描绘了其作为能量汇聚之地的非凡地位。
在古代,能与玉并驾齐驱的,唯有黄金。古装剧中帝王挥金如土的情节虽略显夸张,却也映射出黄金在古代社会的尊贵地位。然而,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黄金的获取极为不易,即便是帝王,也难以轻易赏赐千两黄金。直至东汉以后,“赏金千两”一词虽频现史籍,但多指铜钱而非纯金,反映了黄金稀缺的现实。
那么,这稀有的黄金在古代究竟流向何方?它们或用于赏赐、馈赠、祭祀、进贡,或成为买卖官爵、打造佛器的媒介,更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货币、贮藏、装饰等多重角色。尤其是金镶玉的出现,更是将金与玉两种尊贵材质巧妙融合,既展现了男性的刚强,又蕴含了女性的柔美,寓意着“金玉良缘”的美好愿景。
金镶玉不仅象征着财富与才学的完美结合,还寓意着佩戴者出身的高贵与不凡。它如同古代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被赋予了“金枝玉叶”的美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金镶玉还承载着辟邪保安的寓意,体现了中国玉文化的深厚底蕴。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金镶玉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将黄金的富贵与玉石的纯洁完美融合,成为人生圆满与吉祥如意的象征。这份独特的金玉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的生动写照。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中国古代金玉文化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