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这一古代对头发的美称,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与情感。青,字面上与蓝色或草木之色相关,那么它又是如何与黑发产生了联系呢?
在古老的《尚书》中,有“厥土青黎”的记载。这里的“青”字,经过历史的沉淀,逐渐引申出了黑色的含义。于是,人们开始用“青丝”来指代那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
青丝,谐音“情思”,成为了古代男女间最深情且珍贵的定情之物。古人崇尚雅致,而青丝恰恰是对头发的雅称。在《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传达了头发对古人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是父母赋予的宝贵之物。
虽然古人视头发为重要,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不得不剪。商汤割发求雨,越王剪发明志,这些都是为了家国天下的大事。而对于古代女子而言,剪下的一缕青丝,则代表着她们对情人的满腔爱意与真心。
在交通不便、音讯难传的古代,每当有书生赴京赶考或将士出征,他们的心上人便会剪下一缕青丝赠与对方。这缕青丝,寄托了她们对情人的思念与期望,希望他能睹物思情,不忘初心,待功成名就时归来娶她。在《西厢记》中,张生即将上京赴考,崔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剪下青丝相赠,寓意着愿意与他终生相守,永不分离。
订婚后的古代女子会用丝缨束发,告知他人自己已有归宿。而出嫁当天,则由城中公认的幸福妇人来为新娘梳头,寓意着新生活的美好开始。
在古代,初次成婚的夫妻被称为“结发夫妻”。入洞房后,新婚夫妇需各自剪下一缕头发,绾结在一起,象征着夫妻同心、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景。这一传统习俗在唐代晁采春的《子夜歌》中得到了记录:“侬既剪云鬓,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汉朝苏武在出使匈奴前也曾作诗与妻子道别:“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后长相思。”
青丝,这缕由人精血而生的秀发,丝丝缕缕都寄托着深厚的情感。它如爱恋的情丝般将相爱的两人紧紧相连,诉说着生生世世的誓言与承诺。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为什么古人把头发叫作青丝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