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古代官服调色盘,每个颜色都写着“我是谁”

在中国古代社会,衣服颜色就像现代人的工作证,不同色彩代表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地位。这套用颜色区分等级的规则,被称为"官服颜色制度",从官员到百姓,每个人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早期色彩等级观

早在商周时期,贵族们就发现用颜色彰显身份的好办法。重要场合里,王公贵族清一色穿着黑红搭配的礼服,像《礼记》里记载的冕服、玄端等,都是这种尊贵配色的代表。到了秦汉时期,黑色成为全民爆款,从皇帝到小吏都穿黑衣,官员们主要通过腰间佩带的绶带颜色来区分级别。


二、颜色制度的诞生

真正用颜色给官员分级,要从北周说起。公元580年,北周朝廷突然发布时尚新规:侍卫官员必须穿五色或红紫绿衣裳,还要用杂色镶边。这就是史书记载最早的"品色衣"制度。可惜这个朝代短命,新制度还没普及就被隋朝取代了。


1744790283058


隋文帝杨坚接棒后,把颜色分级玩得更彻底:

五品以上:尊贵紫袍

六品以下:红色或绿色

基层公务员:青色

普通百姓:白色

屠夫商人:黑色

士兵:黄色

这个"色号段位表"成为后世官服制度的基础模板。


三、黄金发展期

到了唐朝,颜色分级玩出了新高度。唐高宗时期有个著名事件:洛阳县尉柳延晚上穿着黄色便服出门,结果被巡夜的部下当成可疑人员暴打。这事直接导致黄色被皇家垄断,百姓再也不能穿黄衣。从此,黄袍成了皇帝的专属皮肤。


官员们的颜色段位也细化到令人发指:

三品以上:紫袍(王者段位)

四品:深红(星耀段位)

五品:浅红(钻石段位)

六品:深绿(铂金段位)

七品:浅绿(黄金段位)

八品:深青(白银段位)

九品:浅青(青铜段位)

这套系统不仅区分品级,连颜色深浅都暗藏玄机。


四、简化与消亡

宋朝开始简化颜色段位,取消青色系,只保留紫、红、绿三色。当时流行"满朝朱贵紫"的说法,朝堂上红红紫紫的官员们,就像移动的官阶指示牌。


元明清三朝逐渐转向"补子"标识系统,用衣服上的动物图案区分官阶。清朝更是统一用石青色当官服底色,只在帽顶装饰和补子图案上体现等级。流传千年的颜色分级制度,最终被绣在胸前的"动物世界"取代。


这套颜色等级制度堪称古代社会的"视觉管理系统",把森严的等级制度融进日常穿着。它不仅塑造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官场文化,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尊卑秩序,成为维系封建社会的重要纽带。如今在古装剧中看到的五颜六色的官服,背后都藏着这样一套精密的社会规则。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古代品色衣制度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