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汉服历史渊源深厚,不妨略知一二

华夏大地自古便享有“衣冠王国”的美誉。早在夏商时期,冠服制度的雏形便已悄然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在西周时发展成熟,为华夏服饰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踏入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在这股思潮的推动下,服饰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与变革,展现出日新月异的独特风貌。到了隋唐时期,国家经济繁荣昌盛,百姓生活富足。在这种大环境下,服装的风格也变得日益华丽,形制更加开放自由。女性的着装尤为引人注目,甚至出现了袒胸露臂的时尚款式,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开放与包容。


然而,自宋明以后,封建纲常伦理的观念逐渐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饰的发展方向。服装开始走向保守,更多地体现出对社会礼教的遵循。


1742455937638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传统服饰的基本概念。


“衣裳”在古代有着明确的区分,“上曰衣,下曰裳”。其中,“裳”也称作“常”,指的便是下裙。它最初的功能就如同其名,“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主要起到保护身体和遮羞的作用。早期的裳由几块幅布拼接而成,这种古老的服饰形制在周代作为一种礼服得以传承,并在祭祀、朝会等重要场合中庄重亮相。


“服”通常是指单件的上衣或者长衣。而“衫”则是指短袖的单衣,相对轻便、简洁。


再看我国历代服装的样式,主要存在“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这两种基本形制。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交织、共同发展,和谐地融入了华夏服饰文化的大家庭。


商周以前,上衣下裳制是主流的服饰形制。此后出现的胡服、袴褶以及妇女的襦裙等,追根溯源都可以看作是上衣下裳制的传承与演变。而上下相连的服饰则在春秋战国之交初露端倪,名为深衣。后来逐渐发展演变形成的袍服,便是从深衣这一服饰演进而来。这种上衣下裳式的服装在女性服饰中应用广泛,且存续时间较长。到了隋唐以后,男子着装多以这种上下连属的袍衫为主。


服饰纹样同样是华夏服饰文化中的一大亮点,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以及几何形纹样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三大类型。从图案的表现方式来看,大致经历了抽象、规范和写实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商周之前的图案风格简洁凝练,富有抽象的韵味,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独特的形象。周朝以后,服饰的装饰图案逐渐走向工整,讲究上下均衡、左右对称,布局严密细致,这一点在唐宋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而明清时期的服装纹样更加注重写实手法,图案刻画细腻逼真,能够精准地呈现出各种形象的细节。到了清代后期,写实这一特点体现得愈发强烈。到了现代,服饰纹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抽象与写实手法并用,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展现了当代服饰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