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宋代女子服饰——襦袄窄袖衣所承载的社会风貌

宋代女装体系中,"短衣"类服饰占据重要地位。其中以"衫"式为基型的短衣形制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襦"与"袄"。这两种相近的服式存在明显差异:襦衣多作及膝或腰部长度,采用对襟侧缝结构,下摆开衩处缀有透气孔,袖口修长纤细,整体造型较衫更为紧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短衣体系通过有无夹里的区分形成季节性搭配——单层者为衫式,内衬棉絮者则为保暖的袄服。


宫廷女性的典型装扮呈现鲜明的等级特征。命妇常以高髻金饰配饰,上身着短襦下系长裙,外罩轻纱披帛,腰间垂挂玉环组绶。这种装束在庞元英《老妇吟》中得到生动印证:"紫襦叶叶绣重重,金雀银凤各一丛",反映出贵族阶层对织物质感和装饰工艺的极致追求。


1740038935934


宋代服饰色彩体系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规范。据《宋史·舆服志》记载,三品以上命妇着紫色袍服,绣饰仙鹤芝草纹样;五品以下则用黄色素袍。这种色彩制度在民间形成镜像映射:平民女子多着青、白、褐色等素雅色调,而年长贵族妇女仍保留着紫衣特权。这种"紫为贵色"的观念渗透至日常服饰,甚至影响到非正式场合的穿着选择。


纺织工艺的发展催生新型面料应用。山茶花罗作为宋代创新织物,以其独特的提花工艺成为贵族女性的时兴单品。这种轻薄透气的罗织物,既符合夏季穿着需求,又通过花卉纹样的精巧设计彰显身份地位。


窄袖衣的兴起标志着宋代女装的重大变革。这种源自胡服影响的新型便服,采用对襟交领、窄袖束腰的设计,衣长及膝便于活动。其省料特性与合身剪裁相得益彰,不仅受到宫廷贵妇青睐,更在士庶阶层广泛流行。南宋时期,这种装束已演变为日常标配,搭配翻领、披帛等配饰,形成极具时代特色的造型风格。


从形制演变可见明显的时代特征:五代时期的翻领窄袖衣延续了初唐胡风余韵,领口加缀绣边装饰;至南宋时期发展为前后开衩的"密四门"款式,衣襟处多达四组盘扣固定,这种突破传统的设计虽被保守派斥为"妖服",却因实用性与审美价值的双重优势持续流行。


宋代女装的发展轨迹折射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程朱理学影响下,服饰设计呈现出"理性化"倾向:短衣便于行动的实用功能、省料工艺的经济考量、修身剪裁的形体展现,三者共同构成新的着装理念。这种转变突破了唐代以来的华丽风格,建立起更具生活气息的穿着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服饰革新始终与纺织技术进步同步。旋袄(盘领夹袄)的普及得益于棉花种植技术的推广,密四门衣的流行则与缫丝工艺的提升密切相关。这些物质基础的进步为服装样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也反映出宋代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宋代女子服饰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