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元代服饰的演变,从战乱到繁荣的服饰文化变迁

自元太祖成吉思汗于1206年奠定基业,历经征服西夏与金朝,蒙古族逐渐成为元代社会的核心族群。这一时期,由于民族间的复杂互动与冲突,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之中,对纺织与手工业造成了深刻影响。尽管如此,宫廷服饰在初期仍延续了宋代遗风,直至1321年元英宗时代,方依据古制创新,推出了融合汉族与蒙古族特色的“质孙服”。此服制以紧身上衣搭配短下裳,腰间巧妙设计襞积,肩背镶嵌璀璨大珠,汉语中亦称“一色衣”或“质孙服”,展现了跨文化的服饰艺术。


1723796339873_副本


“质孙服”不仅限于宫廷,其影响力广泛渗透至官僚体系,乃至乐师与卫士皆得以穿戴。此服制细致区分了官阶与身份,通过材质与色彩的差异彰显等级。天子所着的质孙服,无论冬夏,均设有十五个等级,每级皆采用统一材质与色彩搭配,确保从头到脚的整体和谐。例如,金锦剪茸的衣裳必配以金锦暖帽,而白色粉皮之衣则搭配白金答子暖帽,尽显尊贵与考究。百官服饰虽略逊一筹,但同样以质地与色泽划分等级,冬服九等,夏服十四等,各有千秋。


此外,元代日常服饰中,“比肩”与“比甲”亦颇为流行。“比肩”乃是一种加长版的皮马褂,内衬外裱,蒙古族称之为“襻子答忽”,保暖且实用。“比甲”则是一种专为骑射设计的便捷服饰,无领无袖,前短后长,以襻相连,灵活自如。


随着蒙古族入主中原,其服饰文化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同时,亦吸纳了汉、唐、金、宋等朝代的宫廷服饰元素。天子穿戴通天冠与绛纱袍,百官则以梁冠、青罗衣加蔽膝为朝服,冕服制度亦有所承袭。同时,汉族的传统公服也在元代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


元代妇女的服饰则呈现出贵族与平民两大鲜明分野。贵族女性多为蒙古族,偏爱皮衣皮帽,貂鼠与羊皮制成的宽大袍服尤为常见,袖口紧窄而袖身宽阔,衣长曳地,出行时需女奴牵引,尽显尊贵气派。肩部装饰的云肩,以金绣点缀,翠玉为缨,华美非凡。礼服面料更是精挑细选,大红织金、锦缎、蒙茸及长毡等材质,配以红、黄、绿、褐、玫红、紫、金等流行色彩,彰显时代风尚。


平民妇女则多沿袭汉族服饰传统,襦裙、半臂等款式颇为流行,汉装元素在宫廷舞蹈伴奏者身上亦时有体现。同时,唐代窄袖衫与帽式亦偶有保留,展现了服饰文化的跨时代交融。此外,受邻国高丽影响,都城中的贵族后妃亦兴起模仿高丽女装的潮流,为元代服饰文化增添了异域风情。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元代服饰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