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元代服饰的演变,从宋风到蒙韵的转变

自元太祖成吉思汗于1206年建立元朝,直至其后的民族融合与征战,蒙古族逐渐成为主导。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乱与民族矛盾,纺织与手工业遭受重创,宫廷服饰一度沿用宋代样式。直至1321年,元英宗时期,一种新颖的服饰制度——“质孙服”被确立,它结合了汉族与蒙古族的服饰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元代服饰风格。


“质孙服”在宫廷中极为流行,不仅天子百官在大宴中穿着,连乐工和卫士也同样身着此服。这种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的质孙服在冬夏两季各有十五个等级,每级所用材料和颜色都统一规定,如金锦剪茸的衣物搭配金锦暖帽,白色粉皮衣物则配以白金答子暖帽。百官的服饰也有明确的等级划分,冬季九个等级,夏季十四个等级,同样注重质地与色泽。


1715244796215


除了“质孙服”,元代还有“比肩”和“比甲”等常服。“比肩”是一种皮制长衣,类似于马褂但更长,蒙古人称之为“襻子答忽”。而“比甲”则是一种便于骑射的无领无袖服装,前短后长,以襻相连,极具实用性。


蒙族入主中原后,不仅保留了本民族的服饰特色,还吸收了汉、唐、金、宋等朝代的宫廷服饰元素。例如,天子佩戴的通天冠和绛纱袍,百官所戴的梁冠和青罗衣加蔽膝等,都是融合了多朝特点的服饰。同时,汉族的公服也在元代宫廷中广泛穿着。


在元代,妇女的服饰也呈现出汉蒙交融的特点。贵族妇女多为蒙古族,以皮衣皮帽为主要装束,貂鼠和羊皮是常见的制衣材料。她们的袍式宽大,袖口窄小,衣长拖地,外出行乐时往往有女奴牵拉。贵族妇女的礼服更是华丽,面料考究,色彩鲜艳,以红、黄、绿、褐、玫红、紫、金等色为主。


而平民妇女则多穿着汉族的襦裙式服装,半臂也颇受欢迎。在宫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常能看到汉装的身影。此外,受邻国高丽的影响,都城的贵族后妃们也有模仿高丽女装的习俗,形成了元代妇女服饰的多样性。


在元代这个多民族交融的历史时期,服饰文化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时代的风采与特色。随着历史的演进,这些独特的服饰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服饰宝库,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元代服饰的演变,从宋风到蒙韵的转变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