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惠活动:
咨询热线:18583297529
描述

轿子的起源与演变,探寻古代肩舆的历史足迹

轿子,这一承载着浓厚历史底蕴的交通工具,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它的起源,其实早在宋代之前,人们便称其为肩舆。肩舆二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它的特性——那是扛在人的肩膀上,如同车厢般的存在。它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显著差异,也在这名字中得以凸显。


1710136903414


回顾历史长河,轿子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岁月痕迹。据古籍记载,它的雏形甚至可以追溯到夏朝初期,那个遥远的公元前21世纪。在古老的《尚书轿释名》中,我们还能窥见轿、桥二字在古代是相通的,但轿子的具体形态,却仍是个未解之谜。


直到1978年,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陪葬坑中,三乘木质肩舆的出土,才为我们揭示了它的部分面貌。这些肩舆有屋顶式和伞顶式两种制式,其中一件经过精心复原后,更是展现了其原始的风采。它由底座、边框、立柱、栏杆、顶盖轿杆和抬杠组成,结构完备,显示了当时轿子制造技术的成熟。而在它之前,轿子的发展必定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程。因此,轿子起源于夏朝初期的说法,显得尤为可信。


而关于轿子的演变,一般认为它是在古代车子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中华民族造车的历史更为悠久。《淮南子说山》中便有这样的记载:“见飞蓬转而知为车。”古代人们从自然中汲取智慧,从圆形物体的滚动中得到了启示,进而学会了用圆木来搬运重物。这种智慧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得到了证实。


到了仰韶文化的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轮制技术,用于制造陶器。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工匠们也会尝试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车轮的制造。车辆的发明,为中华民族在平原地区的交通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在远古时代,先民们为了生存和发展,经常需要迁徙,车子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而轿子,作为众多交通工具之一,也在这个伟大的发明潮流中应运而生。以上就是尚织汉服学塾小编对轿子的起源与演变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汉服设计培训学习的需求或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汉服文化